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88539.html《文化观察》
作者:枣娃娃
中秋
中秋节是我们华夏炎黄子孙的重要团圆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还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类项目。
中秋节习俗
又是一轮秋月夜,百感交集对花言。
眼瞅着,又到一年中秋。其实,每年一到秋天这个时节,内心里都会产生一种说不上来的情愫,但绝不是惆怅和悲伤。
凡是上过学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吧,每年暑假一过9月份开学,就意味着新的学年开始了,所以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与其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倒不如“一年之计在于秋”来得贴切。对于我而言,感觉自己每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生阶段或者转折点,大部分都是在秋季:升学、工作、恋爱……好心情,也大抵都是相遇在秋季。
jingzhongyue镜中月镜中月
因此,记忆当中,对于中秋节,也有过分的偏爱。小时候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中秋节的美食丰盛;长大后是觉得没有春节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却又是最有中国传统味的节日。但是后来,却还是逐渐的被一些形式和外在化的东西困扰,比如说一提到中秋节,好像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要到送节礼的时候了,似乎成了一种程序化大于内涵的习惯……
都说要返璞归真,回归初心。其实,仅仅是从老祖宗那里传承下来的中秋这个节日,就有很多本源里最最纯真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回溯。让我们看看到底都有哪些习俗将要被我们遗落了,他们究竟都有那些本真的含义?
月中秋月中秋月中秋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春官》,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到了唐代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
月中嫦娥
祭月/拜月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天象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
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我国人民在上古时代就有“秋夕祭月”或叫“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古时先秦已有对月神的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月”。
中秋祭月
中秋节其实是由古老的“祭月节”而来的。
据考证,我国人民在先秦时期就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在秋分时节,但由于“秋分”这天并不是每年都逢圆月,后来就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
中秋定于八月十五,祭月、拜月、赏月便能随之合为一体,并且“月圆祭月”,才更加的有意义,也为“中秋节”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奠定了文化基础。
天坛之月
古代皇家祭月的固定场所叫做“月坛”,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为帝王祭月修建的。如果对祭月感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选在中秋节前后,去月坛公园一游,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是赏月的话,似乎是天坛公园景致更好。如果说“祭月”更具有官方化和社会化的强烈仪式感,那么“拜月”就更为民俗化和普遍化了。
民间百姓拜月时,一般设香案,摆上月饼、点心、水果、干果等祭品。在月下,红烛燃亮,全家人依次拜祭月神,祈求福佑。据了解,在古代,人们有时拜月还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以示崇拜。
中秋拜月
赏月/走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尤其是这一天改在八月十五之后,严肃的祭祀活动由此变成了轻松的观赏和娱乐。
一般认为八月十五这一天夜晚,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月亮最大最圆最明最亮,又正逢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好心境,所以从古代人们便沿袭了“饮宴赏月”的习俗。根据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直到唐代颇为盛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山中月linzhongyuecaozhongyuedengzhongyuechengzhongyue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能够想见的热烈氛围,其实可以从《红楼梦》中,贾府赏月的情节中感受到。
“次日乃是十五日,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在山脊上凸碧山庄厅前平台上,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列下桌椅,凡桌椅的形式都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贾府上上下下齐聚一堂,花前月下,觥筹交错,好不兴盛和风光。
贾府赏月
中秋节之夜有些地方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盛装华美,三五结伴,或街市游逛,或河中乏舟,或登楼观月,或月下追逐,或临风谈笑......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走月”时的赏月胜地。
古楼望月linhaiwangyue
乞月/照月
自古人们就因对月的崇拜赋予了她许多美好的寓意和故事,也联系上许多神人,其中最神奇对人类意义最重要的恐怕非“月老”莫属了。
yuelaoweimei
旧时很多地区有人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以红绳相系、促成姻缘。
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例如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照月qif
可见这中秋之月是多么的成人之美啊,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祈福,都寄托在了这轮明丽的玉盘之上,愿月宫的嫦娥仙子,能够聆听每个人的夙愿,许世人一个“举眉众为盼,低语两相知”。
yuan月圆人美
燃灯/烧斗香/烧塔
虽说中秋夜的月色已经够明够净,但是人们似乎还是希望这样的月夜可以更加美好更加难忘,于是有燃灯以助月色。
在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燃灯shu中秋
江南有些地区中秋夜还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十分玄妙美观。
烧douxiang
烧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起源于元末汉族人民对残暴统治者的反抗,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如今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shaotazhongqiushaota
吃月饼/饮桂花酒
在古代月饼最初是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在中秋赏月时品尝。
吃月饼恐怕是所有中秋节习俗中最不用提醒的了,但是随着节日美食餐桌的丰盛,以及随着包装和储存保鲜技术的进步,各地各类的地方特色传统美食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流通,一到节日,一大堆的特色小食品,几乎已经把月饼挤到了角落。
月饼月饼
但是,月饼寓意还是美好的,象征着“团圆”、“丰收”、“圆满”……所以,最传统,最有代表性的,一定是不能少的。好在如今生产者和商家还是很摸的透消费者心理的,在花样、馅料、工艺、口味、包装等方面极尽创意,也是很叫人垂涎三尺了。
有美食,还须配以佳酿,才能衬得上这月圆之夜的美好,从而把团圆能够演绎成一种浪漫。想来苏轼“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手中举起的月光杯中是不是桂花美酿呢?
桂花酒guihuageng桂花茶桂花糕
除了月饼和桂花酒,在中秋节,各地的饮食风俗都因地制宜取材不同,例如在不少地方民间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制成“藕盒子”,又称藕饼,也是寄团圆之意,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meishizhongqiu
赏桂/观菊/看潮
桂树四季常绿、枝繁叶茂;秋分时节,正值丹桂飘香,香气四溢,令人酒醉徘徊,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更有“九里香”之誉。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丹桂飘香
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正是源于“吴刚伐桂”这一典故。
桂花
我国栽种桂树已经有年历史,中秋赏明月、看桂花已经成了中国人团圆节日里向往美好的最佳组合观赏项目。所以,哪里有桂花,哪里在中秋节便是有了福祉。
据了解,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千年以上桂花树的身影,景德镇浮梁古县衙景区的千年奇桂,四棵桂花树镶嵌而成,最老的一棵桂花树已生长一千二百年。桂林兴安县白石乡有一棵明末清初时种下的桂花树,每年都带给村民斤以上桂花,陕西汉中的汉桂,是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亲手栽植的,充满了传奇色彩。
桂花赏桂花
中秋节很少有人观菊,似乎是因为菊花一般寄托的是伤感和哀思,以及对暮年的感怀,但是,菊花能够跻身“四君子”之列,也是足见其真品格的,为很多文人雅士所爱。陶渊明爱菊成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广为流传。
中秋观菊观ju观菊
关于菊花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
鞠有黄华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菊花的起源中心,周围环境中也可经常见到分布很广的野生菊花。其实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秋天不仅有植物黄叶的现象,甚至于在秋季里盛开的花卉,多以黄色为主,难怪人们要赋其名为“金秋”呢!
jusejinqiu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中秋观潮的习俗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夜看潮
根据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和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有关观潮盛况的记载,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直至今日,钱塘江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点。当然,如果真的有意中秋前后前去观潮,还是建议大家查好天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钱塘江观潮
玩花灯/猜灯谜/玩兔儿爷……
可能有人会说,所在的地方没有这么好的赏月和观景的条件,而且中秋团圆的节日又不愿出门远游。那这样的中秋就没有意思了吗?当然不是。我国的中秋节,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已经发明了许多的游艺活动。
例如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灯会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只是在家庭聚会时进行。
中秋夜花灯中秋夜花灯中秋夜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树中秋”也算是花灯的一种。
佛山秋色会上,可谓彩灯云集: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各式各样,令人称赞。
除此之外就是放天灯了,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可以祈福祝愿。
放天灯天灯月明tiandengruxing孔明灯
如今我国各地人口聚集、建筑物设施等众多,放孔明灯等习俗恐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是饶有兴趣的给儿童制作一些手提的小型花灯或是利用食物余料制作的南瓜灯、桔子灯、柚子灯在月下游嬉玩赏,或者是能够飘入河水中,亦或是月下院中挂上一些小彩灯,一家人或是年轻男女聚在一起猜灯谜、以食物和美酒或以演节目作为奖惩,也是好不热闹和有情调。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放河灯放河灯河灯手绘河灯zhongqiuyehedeng
其实,像这样有趣的节日,无论是先人们还是现代人能够构思和发起的有趣的活动不在少数,像舞草龙,砌宝塔等,又如北京地区的画兔爷儿,俨然已经是中秋北京的形象大使。
《燕京岁时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以前的兔爷是泥做的。
“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
兔儿爷
如今如果年轻人和孩子们想玩兔爷儿,其实可以完全利用石膏像来代替泥坯,在涂以彩绘,简单漂亮,妙趣横生,也是节日里一大乐事。
中秋之夜,云稀雾少,月明灯亮,除了可以赏月、吃月饼、共饮桂花酒,还可以这么多寓教于乐、增进一家人互动的传统活动,细细体味,欢度佳节,何乐而不为呢?
huanhaoyueyuan欢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