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网络作家聊天时我五味杂陈33424 [复制链接]

1#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听络作家聊天时,我五味杂陈



中国论文


春日的一个下午,一个络文学座谈会上,一群平均年龄三十岁上下的络作家聚首一起,谈论络写作,谈论自己的经历,谈论成绩、收获,也谈论困惑、压力……热闹而真诚的谈论,既是一种倾吐也是某种诉求:希望这一起步阶段的新行当能得到人们的认识、理解,甚至尊重。


我坐在一角默默听着。与满室年轻气息不同的是,四十多岁的我都显得有些老了;还有一个不同,是我的身份,我是络作家的另一面:所谓的传统作家――我平素也写点东西,算是半个作家吧。十多个络作家一溜儿说过来,一些关键词在我脑中形成:写作字数、稿费多少、读者粉丝、娱乐精神、下游版权、没有安全感、地位不高,等等。


我也曾参加过一些传统作家座谈会,在那个德高望重、座次讲究的场合中,我有时感觉自己还算年轻,尤其是大家谈论的内容我耳熟能详,无非这样一些关键词:深入生活、广泛阅读、经典作品、精神突围、获奖影响力、流传下去,等等。


当我对比起来想想这两种座谈会的情形,尤其是那些截然不同、甚至毫不搭界的关键词时,我怀疑大伙儿谈的还是地球上那种叫“文学”的同一种东西吗?即使都还叫“文学”,那也只能说明文学不一样了,文学或许真的开启了它的全新时代。此种情形如同破冰开流的*河,那种由千万级读者量和亿万级资本量裹挟着的络文学的巨大流势,一夜间将传统文学的精神遗产冲得七零八落――读者对传统文学的逃离和背叛,让传统文学“十分重要”“万分重要”的千万种理由都显得“摇摇欲坠”。


窗外阳光灿烂,会场内交谈酣畅。


有人说,我每天写一到两万字,五年写了一千二百多万字,这在络作家中算少的。每天至少写六个小时,一般没有周末,类型是玄幻修仙之类,习惯了这种生活。


有人说,我写言情小说,我要把“真善美”的爱情传递给我的读者;我能看见我的读者,那闪烁的头像就是。我经常与他们互动、交流,琢磨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他们的喜好决定我故事的走向,他们参与了我的故事。我写的不多、速度不快,六年下来,写了九百万字。我写作的初心没变过,写美好的爱情。


有人说,在我写作的六年时间里,我感觉是读者在一路支持我。在人们原先的观念中,写作是很孤独和寂寞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在互联上,不但是我,每个络作者几乎都有很大的社交圈,无论是群还是朋友圈,都有大批线上的同行作者,也有读者们。


有人说,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只有形式上的不同,任何时代都有可能出现某种形式的文学狂欢。络文学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自由的表达,并且它非常受欢迎。


有人说,我大学毕业后换了很多工作,也“北漂”过,后来回到老家写络小说,写作让我有了房子、车子、老婆、孩子。现在给我个公务员我也不干,我年收入两百多万元。


有人说,我换了好多家站,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东家。络作家没有安全感,压力大。写不好,老板会骂,读者会骂,还挣不到钱。有人写了几百万字,没有点击量,一分钱也没有。


有人说,络作家社会地位不高,别人瞧不上我们。常有人问我做什么的,我都不敢说是络作家,说是络写手,别人说哦,写小*书的。不过有时候我也不在乎社会怎么看我们,想一想有那么多读者追着我读,还是很满足的。我希望有一天别人认可了我,我敢理直气壮地对我儿子说,你爸是络作家。


有人问,每天写两万字,你们有时间阅读吗?有人答,没时间阅读,读也是读同行的,很少读传统作家的作品。有人问,写几千万字,故事资源会枯竭吗?有人答,不会枯竭,有时候会参考别人的情节。有人问,络作家都很“宅”吗?有人答,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宅”,其实我们也很渴望走出去,像今天这样来参加活动,互相交流,但要花时间和精力在写作上,会压缩出去的时间,有时候没功成名就也不愿出来。有人问,一部小说要写三四百万字那么长吗?有人答,络小说越长卖得越好,要是上十天不更新,会很致命,读者会迅速减少。


老实说,听到年轻的络作家们这番话时,我内心五味杂陈:有甜味――为这群年轻人用写作养活自己甚至发家致富感到高兴,写作成为真正的职业得益于络时代;有酸味――作为一个所谓的传统作家,别说是一年,就是一辈子我都难以靠写作挣到两百万元,听到他们月薪年薪的数字时还是有些小小的酸葡萄味儿;有苦味――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压力担忧,常年剧烈的脑力劳动对身体的透支是很大的,时常有络作者“写”死的报道;有辣味――为络文学变成一桩地道的生意而有辛辣的不适感,谈络文学时谈得最多的是收益,难道不能把它当艺术来谈谈、来思考一下吗;有苦味――当写作者没有时间阅读,没有时间去传承经典,作品只成为通俗娱乐的替补角色,那写作能持续多久?写作除了钱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当下的络文学给人一丝苦涩的味道。



当这五种味道混合到一起,就成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了,这味道是当下火热的络文学留给我的感慨。我以为,络释放和强化了文学的市场潜质,在络之前,言情、武侠等类型小说的市场化是靠纸质出版实现的,体量不大,而络普及之后,文学的市场化如群虎归山,一夜之间被放大到极致,且体量巨大,让写作者和站亢奋不已,为之鼓与呼。纸质出版时代,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平分秋色”,但络时代,络文学――实为丰富的通俗文学的另一称呼――将严肃文学的读者空间挤压成了“纸片儿”。但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络文学在市场上丰收的同时,在艺术上质量上是歉收的。络文学过分强调娱乐、消遣,内容同质、模式化,迎合、短视,写作者写得快写得多,读者读得快读得多,这已是不新鲜的共识。


对于眼下的中国文学,我赞成评论家白烨先生的分析,他说,这是“一个盛况空前又经纬万端的情形”。文学生产上,“多机制与多成分”,纸媒与络,国企、民企还有文化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文学的生产;影响文学的因素变多变复杂,过去影响文学的是社会文化、*治环境,现在市场、资本、传媒、科技等都在影响文学的发展和走向;作家群体与作品构成多元共存,代际分明与类型分化,严肃与通俗,传统与类型,纸质与电子,线上与线下,热闹多元;在文学的传播与阅读上,读者年轻化,审美趣味分化,娱乐需求强化。当下文学之江湖,白烨先生概括为“群雄竞起”“众声喧哗”,并感慨:“群雄竞起”,谁是真正的英雄?“众声喧哗”,谁是时代的强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来打量这异*突起的络文学,便有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未来的眼光,会看得更远更明晰。我的基本看法是:第一,络文学会成为未来文学的主导,最终变成主宰。尽管现在代表严肃、精英的期刊文学和代表通俗、娱乐的络文学以及处于二者中间的代表市场的出版社文学看上去“三足鼎立”,实则“两足”已经“跛”了,期刊文学和出版社文学的读者日益锐减,原因除了纸媒传播不敌络传播外,根本在于严肃、精英文学正在远离读者,正在变成引不起读者共鸣的无关现实、无关痛痒、自说自话的圈子文学。尽管现在“一足”独大的络文学还显得通俗、低端,但是它会倒逼严肃文学改变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第二,络文学内部会逐渐分野、分化,会形成新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阵营。其实络文学内部的争论一刻就没有停止过,比如究竟是唐家三少好还是猫腻好?谁的是“经典相”的小说谁的是“滑屏”小说?这种争论预示着络会诞生自己的经典、严肃作品和自己的通俗、大众作品,同时也预示着络会带来小说新的革命和新的经典。第三,“络文学”这一概念会消失。现在的“络文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依靠某站,时常更新,经过漫长叙述的玄幻、武侠、言情等类型的、通俗的、大众的文学,传统作家粘贴到上的已出版或发表的作品并不算络文学。但是随着纸质文学的式微,当所有的文学都移至络时,那么现具特指含义的“络文学”这一概念便会消失。


尽管美国一个叫康罗里的学者说“使年轻作者们走向毁灭的是粗制滥造,而导致粗制滥造的是对钱的贪婪”,但我仍然对络时代的写作者抱以希望,因为未来的文学总是与它的阅读者和欣赏者一同诞生的。现在只是络文学的一个初级起步阶段,眼下络文学的高度只是文学市场的高度,并非文学艺术的高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络一代作者和读者的成长,络文学也会向“更艺术”靠拢,那种“多写快写得无人思考,多读快读得无人欣赏”(王尔德语)的时代便会过去,络文学也会“缓慢”“精致”下来。那么再过二十年,亦或五十年,那时的络文学会是什么样儿呢?这样想一想就会让人心生希望和美好,那种来自文学的希望和美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