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贸区港建设所产生的伴生性商机 [复制链接]

1#

自贸区(港)是最富金量的区域,其建设所产生的商机无限。

除那种“本体性商机”,即由自贸区(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直接发展机会,诸如基础性、配套性、方向性、指令性和政策性等有形和无形的方面外;

自贸区(港)建设所产生的第二类发展商机,自当要数“伴生性商机”了。

这是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组合逻辑所决定的。

所谓伴生性关系,通常是指那些次要事物伴随着主要事物一起存在和生长的特殊现象,当然也可以泛指事物相互之间,以同一体的特殊形式而共同存在。

大千世界的植物王国之中,那些自身不能制造养料的半寄生常绿乔木——檀香,就全凭伴生于木麻黄、九里香等小苗木而生存。

自然界中很多种矿物都是伴生矿,如铅与锌、铜和钴就往往伴生在一起,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所盛产的铁矿,就富含大量珍贵的稀土元素。

而所谓“伴生性商机”,更多的体现为与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所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相关联的行业或服务方面,或者说是那些“本体性商机”所产生的间接发展机会。

虽然,其并非是自贸区(港)这类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发展的主旋律,但就其所扮演的角色而言,宛如红花周遭的一袭绿叶必不可少,并且由于这类发展商机往往呈现级数效应变化,使之所产生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那些“本体类商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而,能否适时地把握这类发展商机,从地方政权组织的层面而言,不仅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政策)的用够、用足、用活,而且还关系到区域经济转型与新跨越的发展步伐,更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状况。

而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而言,能否捕捉到这类发展商机,则无疑将是应势而谋、因势而动和顺势而为的大好机会。可以说,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若要想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就看此机会是否把握住了。

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这种与《总体方案》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所相应产生的“伴生性商机”,其具体表现形态大体应当存在于四个方面/p>

——关联性产业方面。

它是与自贸区(港)所发展的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或服务。其在投入产出或工艺、技术方面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最直接和密切,可以说是为主导产业的建设发展而存在。

正是由于关联产业方面所充当的配套协作角色,因而,往往因主导产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现实中,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人们往往把这种关联性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是那些利用主导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或业态;

后向联系产业是那些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则是那些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各种服务的行业或业态。

一般而言,但凡关联产业都会自身形成链条即称为关联产业链,根据它们与主体产业链的不同关系情形,这种关联产业链可分为两种类形:

一种是支撑产业链类型。它是指为某类主导产业、产品或服务完成从形成到消费全过程提供保障与支持的行业部门,与主体产业链之间存在一种自然连接的关系。

显然,这些为主导产业链提供保障与支持的行业部门,主要是那些生产要素部门,包括土地、设施、设备、原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中介服务等,

其逻辑关系表现为双向互动性,即生产要素产业支撑主体产业发展,主体产业又拉动生产要素行业进步。

换言之,这种支撑产业以自己的终端产品或服务支持主体产业,分别与主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

这些不同行业对于主体产业而言,它们属于一种支撑产业,但对于它们自身而言,则同样也是一个由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环节构成的完整的次主体产业链。

没有这些支撑产业或者虽有而不力,那么,所谓的主体产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要么就不能顺利地开始,要么就无法有效地继续,要么就不可能完成既定目标,要么就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了。

正是如此,使得任何主导产业、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要与保障、支持的产业部门建立起一种生死相依的特殊关系。个中关系看似简单,但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即便是那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常常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如全球最大的代工集团富士康,就曾为此栽了个大跟头。其为了解决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増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就把目标转向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国印度,意欲通过印度用人成本极其低廉而节约成本,殊不知,印度劳动生产率欠佳及不加班的传统,使之偷鸡不成失把米。

另一种是带动产业链类型。它是指由于某类主导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存在与发展,相应带动和影响了其他产品或服务的发展,因而形成一种主体产业与被带动产业之间的连接关系。

例如,沿海城市加工制造业的欣欣向荣,极大地吸引了大批外地劳动力前往就业,由此推动了当地房地业的蓬勃发展;一座城市的文化娱乐业的方兴未艾,必然极大地带动交通、旅游、住宿、购物、餐饮等行业的繁荣。

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亦存在双向互动性,即主体产业带动或吸引相关行业发展,相关产业又推动主体产业进步。

带动产业以自己的终端产品或服务为主体产业提供服务,向主体产业聚集,并分别与主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

它们对于主体产业而言属于带动产业,对于它们自身而言同样也是一条由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环节组成的次主体产业链。

无论是物质产品产业还是精神产品产业,它们都有各自的带动产业,不过数量多寡、规模大小有所区别而已。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或者是那些产品的消费者,都需要其他部门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不言而喻,国内那些《总体规划》中,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自贸区(港)建设,能否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适时地把那些关联性产业发展起来,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制度生产力发挥问题,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状况。

而要达成于此,就必须以所要发展的各类主导产业为参照,循序找出与它们相关的关联性产业,

并按照各类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而对这些关联性产业中的支撑产业链类型和带动产业链类型,分别进行规划和有步骤地引导发展,不能对此缺乏意识,更不能视而不见,无所作为,任凭市场放任自流,自生自灭。

事实上,在主导产业发展的选择方面,对于不似香港、新加坡、迪拜自由港那样,起家之初都是靠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并在转型升级之后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那些自贸区(港)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要跨过依靠加工贸易的起步阶段,直接就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显然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可想象的。

如若在此光景下,再不能围绕国家所规划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建设,把那些与之相关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教育、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支撑产业链迅速发展起来;

以及把那些与之紧密相关的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为代表的带动产业链大力推动发展起来,那么,要实现所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俨然就成了一种奢望。

——映衬性产业方面。

所谓映衬,乃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物质形象演绎精神形象、精神形象演绎物质形象、文物古迹诉说历史文化,以及化龙点睛、潜移黙化等景物点缀和烘托的自我推销形式。

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前者表示映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后者则表示映衬事物对照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是彼此相互映照,衬托。

显然,如若与布局、配合加以比较,映衬的范围很广。

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中,它是为了突出国家战略(政策)实施的主旋律即主导产业发展而所必须展开的一种呼应。

显然那些以旅游产业为立足点的自贸区(港),若要自身与国际旅游的称谓名副其实,就必须花大气力在相关的映衬性产业方面做大文章。

而要达成于此,就必须弄懂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因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换言之,国内某些以旅游为立足点的自贸区(港),若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圣地,应当看到自身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与国际水平要求还相差甚远。

显然,当务之急,应当要十万火急地做好三件事/p>

如何根据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与之相应的创造一个让世人怦然心动的旅游主题,再通过超然的创意手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物化和活化出一批真正具有精神、观念、追求的旅游文化项目;

如何把自我与众不同的精神文化追求,通过一些特别方式有意识有指向的外化成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物态,使自己的观念、追求、情感等能够引起世人广泛的共鸣;

如何通过一草一木、一言一行和点点滴滴的举止与服务,充分体现自身强大的历史文化、制度文化和民俗风情,都是国际旅游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完成,无论如何都来不得半点的虚张声势。

如若这些具有非常重要映衬性的方面不能相应地发展起来,那么,就必然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谓信誓旦旦的国际化发展,无疑是懒蛤蟆吹气装大。

——趋向性产业方面。

趋向性是指一生物(或细胞)天生的行为反应,指其对一指向性刺激(由特定方向给的刺激),而会有趋进(正趋向性)或远离(负趋向性)刺激源的动作。

趋向性与那种单向的环境刺激下,静止型生物(植物)的定向应激性反应不同。

生物的趋向性有移动性且显现出趋进至远离刺激源指向运动。例如眼虫属的鞭毛原生动物会趋向光源,其指向性刺激为光,而其动作为趋向光。

此一反应或行为称做正趋光性,而趋光性正是指对光刺激的反应。

现实中,趋向性类型数不胜数,除了趋光性这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远离的习性外,还有化学趋向性、趋电性、趋水性、趋温性等,它们或是一种被化学物质趋向,或是一种被被电流趋向,或是一种被湿气趋向,或是一种被水流趋向,或是一种被温度梯度趋向。

总而言之,依据感觉器官的不同,趋向性可以被分为屈曲趋性、对称趋性和趋激性三种。

它们要么是生物持续感觉环境以决定刺激的方向;

要么是以两个感觉器官来决定刺激方向;

要么是与对称趋性相似,但只以单一器官来建立其动作。

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与之相应的趋向性产业方面,也就不言而喻。

有关“屈曲趋性”的产业或者说发展商机方面,由于它是生物持续感觉环境以决定刺激的方向,显而易见,它所表达的应当是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未来产业和服务发展的方向。

这就要求在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必须把着力点放在面向未来的更高起跑线上。

有关“对称趋性”的产业或者说发展商机方面,由于对称它是大自然中生物形态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对称,已成为万物演变的生存之道,即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近乎球形的形状。

现实中,能够对称生长的动植物,必然是光照、水、各种营养等因素均衡作用的结果。

依此原理,人们为了室内植物的美观,就需要经常转动自已栽种的花卉,使植株受光均匀,健康生长,形态也自然更加对称和优美。

由此可见,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它所表达的应当是围绕着自贸区(港)的战略心理预期和规划发展的主导产业要求,以自身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稟赋、功能与政策条件,选择出适合自我发展的最佳着力点和发展方式,不能人云亦云。

事实上,很多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无论从发展范围、主客观条件、战略追求、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等,都是国內外同类特殊经济功能区所无与伦比的,

这就要求在建设发展中,不仅要走出过往的自我,还必须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有重大超越,不能急功近利,争一时之短长。

正如一棵树能够为天下人所用,是因为平时不为别人零敲碎打地利用,最终真正成为一个不同的自我的时候。

有关“趋激性”的产业或者说发展商机方面,由于这种趋激性的形成是以接收器、调节器、效应器组成的反应系统在构造上和机能上的左右对称为前提。

亦即左右的接收器所受到的刺激强度差,使两体侧的运动肌肉之间产生紧张度差,引起体驱的回转,其结果体驱转向刺激源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

当两接收器所受到刺激均等时,则体轴的转向则停止,然后沿原来的方向笔直前进,转向趋性单靠刺激强度的梯度还很难实现,已知多半与光线或重力等方向性的刺激有关,并且接近刺激性开始由无定向运动才转向这种趋性。

如向光趋性不论是外表上还是本质上都与目标趋性相似。

假定给与两个光源时,则趋向中间,改成一个光源时,在散光下便不断进行圆周运动,这两点与后者有所区别。

由此可见,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所表达的是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选择方面,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原则,当理想具有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就能对人们的行动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激发人们去追求、去奋斗的热忱,并起到指导现实发展的作用;

二是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原则,它要求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是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具备多种条件的原则。它要求趋利避害,实现目标利益最大化。

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充分发挥创意策划的功效,如若依然停留在那种以规划设计越俎代庖的水平,那么,绝然不可能达成的。

——寄生性产业方面。

所谓寄生性,是指那些为了自身生长发育而必须从活体寄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取生活物质的生物特性。

其显著的特点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在自然界中,主要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而寄生物的形式,主要有专性寄生、兼性寄生和拟寄生物寄生三种。

前者系指寄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生物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现象,

中者是一种偶然的寄生现象,寄生物的整个生活史可以完全脱离寄生而独立生存,

后者是指一种生物生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反映在自贸区(港)建设中,它就是那些极具负面影响的关联性发展商机方面,通常情况下集中表现为国家战略(政策)出台所催生的浮华或泡沫经济。

此类充满投机取巧的伴生性发展商机部分,通常以过热的房地产开发、土地和矿产等资源的炒买炒卖,以及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的盲目投机等形式加以表现,大凡都具有一荣俱荣、运营暴利、资源消耗和不可持续等特性。

它们或是凭借国家战略(政策)之势而投机得利;

或是所投入的智力和资本低而获得的收益却特别高;

或是以显性资源充当胜负手;

或是以权钱权色交易作勾当;

或是所反映的是一种易涨易退的短命格局。

不言而易,此类发展商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撞大运游戏,常常是那些华而不实分子的所作所为,也是那种世人所不耻的暴发户和土豪鳌神话的奥秘之所在。

然而,就是此类非社会经济发展主流形式的发展商机,往往却成为了那些社会不良行为主体竞相追逐的经济发展选项。

凭心而论,此类看似消极的“伴生性”发展商机,却是能够让人立竿见影。

对于那些以利润最大化为取向的企业家而言,应当说把握和操弄好这类发展商机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并且不失为聪明之举。

但对于那些作为国家战略(政策)实施主体的地方政府而言,无疑如此作派就是失职和不务正业,乃至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实中,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把握机遇,其实在其潜意识里更多的都是体现在此类商机方面。

显而易见,这类“伴生性商机”,就其内在性质而言,具有多面性、社会性、市场性和投机性等固有特征。

前两者根本表现出行为主体的动因和利益诉求所在。

它们一个所反映的是这类商机涉及行业和部门众多;

另一个所反映的是这类商机的发展主体往往带有广泛的社会性;

再一个所反映的是这类商机的建设大凡都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完成;

最后一个所反映的是这类发展商机常常鱼龙混杂,容易让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凡此种种,往往容易造成很多地方因噎废食,导致一系列行为失控的现象发生,使国家战略(政策)所带来的诸多发展机遇白白丧失。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而,必须在全国自贸区(港)建设发展中引以为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